本屆廣交會有10家跨國采購企業前來參加“跨國公司采購”,包括瑞典宜家家居、芬蘭歐寧集團、日本唐吉訶德株式會社等知名企業。
日本唐吉訶德株式會社在日本國內擁有200多家連鎖超市。“我們已經參加過好幾屆廣交會了,每次參會的平均訂單額是1380萬美元。這次來參展是要找一些比較廉價的家用電器、個人用品、紡織品等。日本地震后很多日用品需求量很大,本國又生產不出來,今年的訂單量應該會超過往屆! 唐吉訶德株式會社廣州事務所的朱秋梅說。
另外,一些大型超市雇傭專業買手來廣交會“掃貨”。一位為歐洲大型超市采購產品的浙江籍專業買手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計劃增加從中國的進口量!拔覀冇300多家超市,需要大量的各類產品。雖然中國產品價格上漲,但在全球通脹的情況下,其他國家的產品也在漲,所以不會影響我們的采購量。相反,我們在中國的采購量近幾年在穩步增加。”
雖然會前主辦方比較擔心今年采購規模會下降,但前兩日廣交會的官方數據部分消除了擔憂。廣交會開幕前兩日報到的采購商人數達到72371人,比第108屆同期增長14.29%,比第107屆同期增長5.54%。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經濟的緩慢復蘇終于激活了傳統市場大買家的錢袋子。本屆廣交會開幕以來,歐美等地的采購商人數明顯增加。開幕前兩日,歐洲采購商到會人數達到10614人,比上屆增長2.1%,美洲采購商到會人數更是比上屆大漲24.9%。
“本屆增長的采購商含金量很高,他們都來自我們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敝貞c一家機車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金融危機期間,我們的全地車在美國銷量曾重挫60%以上,現在歐美主要市場的采購商回來了,對我們的幫助很大!
此前備受關注的日本采購商也出現明顯增長,前兩日到會人數比上屆同期增長16.89%。出現政局動蕩的非洲地區也同樣保持了采購商人數的基本穩定,到會6184人,比上屆同期增長3.83%。
成本上升 企業接單謹慎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現場發現,受成本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影響,廣交會參展企業的出口產品普遍提價,提價幅度大多在5% ,有的甚至漲價兩成。尤其是受燃料、金屬等上游原材料漲價的影響,汽車摩托車配件、五金、電子電器產品漲幅較為明顯。
香港格力電器[22.26 -1.29% 股吧]銷售有限公司區域經理王志威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格力電器今年一季度的外銷量增加了30%—50%,尤其是歐洲、美國、日本等傳統市場的訂單量十分充足,但原材料成本同時上升了8% ,人力成本也有所上升,這大大壓縮了企業的利潤,未來經營不確定性也大幅增加。
“外銷的利潤率也就在5%左右,人民幣再升值的話就虧了。我們對一些產品也進行了提價,但不會提太多。現在采購客戶也比較謹慎,本來他可以再下多一點的訂單。但現在原材料價格已經到了高位,他們也會考慮未來幾個月會不會出現價格下降的情況,就不敢一次訂太多,先少量地訂一部分試試看。企業也不敢一次性接很大的訂單! 王志威說。
全球經濟緩慢復蘇激活了傳統市場大買家的錢袋子。在廣交會上,來自歐美日以及中東的采購商熱情不減,紛紛表示將加大從中國的采購力度。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廣交會參展企業的出口產品多數提價5% ,有的甚至漲價兩成。但在通脹背景下,生產成本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大大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產品提價的出口企業仍苦于“沒錢賺”。不少出口企業調整合同期限和金額,運用金融工具,改進生產流程和產品結構,多管齊下化解成本上升風險。
人氣不減 采購需求上升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廣交會展館看到,館內采購商絡繹不絕,直到17日還有不少前期沒有注冊的采購商前往現場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