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定于2011年8月在中國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此為財政部第三次赴港發債,總額也超過了前兩次的總和。
據介紹,此次發行的200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通過香港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面向機構投資者招標發行150億元,包括3年期60億元、5年期50億元、7年期30億元、10年期10億元;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2年期50億元。
對比前兩次資料,這次財政部發債將可創出三個之“最”——三次發債中最高的發行額度、最多年期選擇、以及最多銀行 參與。
對此,業內人士稱,此次國債發行額遠高于之前的發行規模,表明中國朝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2009年9月,財政部首度在港發行國債,發行額為60億元;2010年11月,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香港發行80億元國債,其中,50億元國債通過香港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面向機構投資者招標發行,30億元2年期國債通過柜臺零售方式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上述50億元機構投資者發行部分分別為3年期20億元、5年期20億元和10年期10億元。
據記者了解,此次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人民幣國債,由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擔任發行及交存代理,協助辦理招標事宜;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人民幣國債,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擔任聯席協調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和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聯席牽頭行及簿記行。
財政部表示,繼續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是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重要舉措,體現了中央政府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 中心地位的決心。